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城乡交界地带的另类母亲
经常有年轻作者抱怨现今农村题材不好写、写不好,仔细想想也是,譬如设定一个塑造“农村母亲”的命题,年轻作者如何能突破几代乡土作家构建与形塑的形象类型,又如何冲决传统文化造就的刻板印象与价值固化,去创造一个具有辨识度的当下的“她”?想必是难上加难。然而就算“众里寻他千百度”,一个真正懂得塑造人物的作家,却总能在蓦然回首的瞬间,描绘出具有新鲜气息的人物,使之眉目清晰地跃然纸上。继推出广受好评的《天台上的父亲》之后,作家邵丽又携短篇《风中的母亲》归来,延续着带给读者的惊喜。如果说天台上的那个“父亲”略带些沉重和压抑的话,那么这个风中的“母亲”则颇具轻喜剧女主角的气质,令人在解颐之余牢牢记住。
不知作者是不是有意摆脱传统农村母亲的印记,《风中的母亲》中“我妈”这个形象颇为特殊,简直与贤惠、勤劳、坚韧、克己等性格不沾边,在她身上几乎不具备任何可称作传统美德的东西。自始至终,她就是个心思单纯、头脑简单的主儿,“不操心不管事儿”,“不精细,婆婆死了哭都不会”,丈夫在事故中丧生,不敢向工头维权;她同时也是个无论农事家务都不会的女人,从小到大,连顿像样的饭都没给儿女做过,年纪大了,干脆顿顿下馆子。她唯一的优点是“在十里八乡长得出了名的好看”,是个“人模子”,所以但凡手上有点钱,就去逛市场买好看的衣服装扮自己,照奶奶的话说是“中看不中用”。然而,偏偏“我妈”傻人有傻福,她的百事不管锻炼出了一个能干的女儿。女儿既能干,性格又好,加之遗传自母亲的美貌,顺利嫁入一个拆迁户家庭,转型成为城里人。“我妈”也随着沾光,在女儿的扶助下得以继续过着优游的生活。
邵丽塑造的这个农村母亲是如此另类,刷新着读者的认知,但如果说她完全就是个农村现代化进程中的“新人”形象,也不确然。在“我妈”的眉目之间是能依稀看到一点熟悉的影子的。上推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乡土文学,不就有似曾相识的农村女性吗?试问,假如让“我妈”回到那个时代去,她会被塑造成什么样子?一个缺乏思想觉悟、自由散漫的落后分子?一个偷奸耍滑、逃避劳动的落后社员?还是一个不守女人本分、只晓得臭美的懒婆娘、骚女子?恐怕以上的污名都是成立的,她将受到的批判也会是尖锐而猛烈的。毕竟在那个年代的政治性别话语中,对女性、对母亲有着相当苛刻的要求,稍不留神就被强加恶意评价,例如,连中老年妇女涂些脂粉也会被讽刺为“驴粪蛋上下了霜”(《小二黑结婚》),连借病不参加劳动或者私下里煮碗面条都会得到“小腿疼”“吃不饱”(《锻炼锻炼》)的侮辱性绰号。
在传统的价值体系中,人们对女性的要求基于基本的母性认同,女性的自我认知也只能与之相适应而非背离。在泛政治化的年代,政治话语与伦理话语合谋,又将母性推到相当极端的程度。于是文学中,特别是男性中心主义叙事文本中,层出不穷出现含辛茹苦、勤劳勇敢的奉献加牺牲型的母亲形象,乃至公而忘私的英雄母亲形象。可是,难道真的每个女性都必须有母性?母性又真的一定要指向受难、牺牲、压抑自我?这种被推崇的价值观究竟是女性的自愿,还是男权的需求?在新时期文学当中,已然有过对母性的批判和女性的自我觉醒、自我解放,不过大多发生在城市女性、高知女性群体中,农村母亲形象依然保守、陈旧。
作家邵丽在自身的写作中不乏女性的立场和姿态,她从女性自身的心灵成长出发,敢于剥离附着在女性身上的性别身份枷锁,也勇于给被过于“圣母化”的母亲卸下光环。《风中的母亲》中“我妈”形象塑造的超越之处在于,她不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母亲。她因随性散漫、无所信仰而躲避了传统伦理(以及“主啊佛啊”)对女性的规训;她始终为自己而活,不理会他人的评价标准;她用自己的方式养儿育女,不管是对还是错。她在无意间实践着女性的自由,她是一个自然状态的母亲,一个随心所欲的母亲,一个游离于男权规范之外的边缘化的母亲。
自然,另类母亲的诞生无法脱离具体的时代环境,农村的现代化、城镇化进程是小说中隐含的现实背景,除了女性主义因素使然,不如说对“我妈”的评价改变更来自历史语境的变化。另类的“我妈”在现实中能够生存下去,不恰恰正因为农村越来越不像传统的农村了吗?小说中明确指出,如今的农村已经不“地道”了,“没有年轻人,没有孩子,也没有猪牛羊”,“男人不再热衷于种地,也不再热爱土地,他们宁可到城里做一些又脏又累的活儿”,“女人也不再做针线,她们到集市上购买衣服和鞋袜,又省力又好看,比自己做的还划算”。“城与乡”是邵丽创作中的一个重要主题,由于长期基层挂职的经历,她对农村的现代化进程有着特殊的思考。在2019年的一篇访谈文章中,批评家张莉说,虽然邵丽的小说“更多关注的是‘女性的困惑、惆怅、苦闷以及无可名状的躁动不安’,但作品中却没有女作家难以避免的明显悲喜或过度自怜自抑,而是理性和适度”。在同一访谈中,邵丽自己也说:“我始终不认为城市带给乡村,或者说现代文明给乡村带来的更多的是负面影响。城市淹没或者代替农村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如果说有负面影响,那也是因为城市化或者现代化不够彻底,不够深入。”
如果说在《明惠的圣诞》中,写得比较多的是城乡差异带来的身份焦虑,那么到了《风中的母亲》中,城乡的差异已然模糊,落差也不再巨大,“我妈”早已不再对城市有那么强烈的向往。农村现代化给了“我妈”这样的农村人以生存的土壤,她享受着新农村建设带来的生活便利和文化福利(吃馆子和跳广场舞),也接受着子女辈的经济反哺(喻示着发展起来的城市对农村的反哺)。换句话说,她是被经济发展的红利惠及的农村母亲,特殊的历史条件成全了她,也宽容了她,她就像一朵栽种在城乡边界地带的美丽野花,天生地养,自由自在,独自绽放。正如小说中副县长评价的:“村里妇女要是都像你这样打扮得漂漂亮亮的,跳跳舞,唱唱歌,新农村建设可不就有新内涵、新发展、新气象了嘛。”——这个除了跳舞、打牌其他什么都不会的“我妈”,俨然成了新农村建设的代表人物!
世界上的母亲有千种万种,无论哪种母亲,都配拥有姓名。在看过了太多“苦菜花”式的农村母亲形象后,感谢作家邵丽用别样的书写,奉献出了一个具有现实意义和时代特征的鲜活的形象,一个既另类又可爱的“风中的母亲”。
[日万字更新]影后唐时玥穿成农家傻女,头顶草原爹,奇葩白莲娘,骂街杀熟招摇撞骗的亲人,我家的糟心数不清。那又怎样天生锦鲤体质,跟我躺赢盘我福多逢凶化吉坐地生金了解下否极泰来万人之上了解下咳...
半夜里,我睡的迷迷糊糊,突然就被隔壁的动静惊醒了。今夜花开...
魔术的才能是一流,但体能的方面是废材召唤的使魔可以是成千上万,但自己是独守后方对此,只想说一句话。那都不是事这是得到奇迹,亦对奇迹珍爱有加的少年的故事。只要有使魔同伴,我便是无敌...
姜棠承认自己从来都不是个好人,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皮肉下是个完全腐烂的心。为了二两银子可以毁掉一个未婚男子的清白,嫁给自己后更是稍有不顺心就是拳打脚踢。两年后,意外绑定一个签到系统,那前所未有的力量和新奇的东西让她的野心无限扩大。权势,财富,美男,她唾手可得。而那被虐待的发夫早已经被遗忘。钱财酒色终归迷了她的眼。一时...
想要做好一个偶像,一个好演员,好歌手,就必须有真材实料和拿得出手的作品。单靠颜值博流量,花钱拿大奖,粉丝刷数据。这能红几年?重生平行世界的苏木,深知这个道理。所以他暗暗誓等赚够三千万就收手!然后他靠颜值成了顶流,赚了上亿,花钱拿奖,日子舒服了。熟练度…绑定了。苏木这时候给我有何用?我又不走实力派,那玩意能挣几个钱?本书又名身为顶流,有点极致天花板的技能不算过分吧?我都花钱拿奖了,外挂才来?实力派男艺的自我修养ps轻松娱乐文,认真搞笑男,想看看一会,吐槽别带人。...
你未婚我未嫁,催婚之下假扮情侣很合理吧?合理。都已经是冒牌女友了,跟你爸妈聊聊天,很合理吧?合理不对!路扬清醒了过来。你没有经过我同意!你还跟我爸妈说,要生下七八个大胖小子!你一个大明星,为什么要跑到我家族群里面兴风作浪?然而,就在这种逼问下。大明星顾清寒只是晃晃手机。路扬,你也不想让你爸妈失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