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晋瑜夜话
爱上文学
舒晋瑜:您是从什么时候走上文学之路的?对文学的爱好是受谁的影响?来自书籍还是家庭?
邵丽:真正自觉走上文学道路,应该是20世纪末期了。那个时代的大学生大多怀揣着文学梦,所以要说清楚受谁的影响还真不太容易,应该说受那种社会氛围的影响吧。
我觉得自己的写作主要还是来自书籍,小时候父母工作太忙,孩子也多,就把我们丢在家里。好在家中和亲戚家中有些藏书,就被我们千方百计翻出来看。那个时期的阅读对我们后来的创作影响很大。中国作协有几千个会员时,我家就有两个。我哥哥邵超是一个诗人,先于我好几年加入中国作协。
舒晋瑜: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就开始写作,早期写的是什么?发表作品顺利吗?有没有被退稿?谁是您的“伯乐”?
邵丽:过去只记得上中学的时候在一个地区杂志上发表过小说,前几天我哥找东西给翻了出来。十几岁时,我发表了一个短篇,叫《我们在这里》。很幼稚,小文艺青年的浪漫感十足。工作后结婚生子,中间搁置了十几年没有再写小说,但会写一些诗歌和散文,零零星星地在报刊发表。那时候思想还没定型,写的只是一些小感伤。写得不多,不记得有被退稿。那时候的写作还不是一种真正的自觉,小孩子家逞能的成分比较大。
舒晋瑜:熟悉的朋友都知道,您早年在机关工作,担任过人事科长、乡党委副书记、市文联主席等职务。那时候,文学于您来说完全边缘化了吗?
邵丽:文学对于我来说不存在边缘化问题,读书始终占据我生活的一部分,即使我脱离写作的一段时间,我对文学丝毫也不陌生。那段时间比较活跃的王安忆、铁凝、迟子建、苏童、余华、莫言、刘震云等一大批作家的作品我都耳熟能详。除了阅读我没有其他爱好,很少参与社交活动,至今不会打牌摸麻将什么的。体育、娱乐的天分一样也没有。在我看来,自己是个很笨的人,任何竞技类的活动都让我害怕。
舒晋瑜: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重拾文学?重新开始写作,是从哪部作品开始?状态如何?
邵丽:准确说是1999年前后,因为女儿在中央音乐学院上附小,我常去北京。鲁迅文学院那时有作家班,我去旁听过几次。在那个时期,写出了《碎花地毯》《废墟》《戏台》《腾空的屋子》等作品,完全是凭自己的兴趣自由投稿,结果发得都还不错,省级刊物上过几个头条,《中国作家》《青年文学》也发过。
舒晋瑜:您一度成为文学刊物的“宠儿”,作品常常被《人民文学》《当代》《十月》《中国作家》《小说月报》《小说选刊》等全国大型刊物刊载。中短篇小说连续数年被中国作协收入年度小说精品年鉴,还多次获全国奖项,不是所有的作家都有这样的幸运。您觉得是什么原因?能否回忆下当年的创作,停滞多年,突然厚积薄发吗?对您而言是不是一种必然?而且,“爆发力”在您这里好像比较突出。前几年似乎相对沉寂,疫情期间又连续几部作品反响很大,能分析一下吗?
邵丽:2002年,中国作协鲁迅文学院开办作家高级研修班,我是首届学员之一。那时我们那个班被文坛称为“黄埔一期”,班上一半以上的学员已经是成名作家,包括徐坤、孙惠芬、张梅、麦家、艾伟、关仁山、柳建伟等。授课教师除了专业作家、评论家,还有各部委的领导和专家,李肇星、王蒙、李敬泽、胡平、李建军等都亲临授课带学生。课余与同学们在一起的文学交流,极大地拓宽了我的视野和写作空间。我从一个业余作者,进入公务员队伍,然后又走出来搞写作,应该说具备很多生活资源优势,看问题的角度也不一样,这些经历资历可能会增加作品的厚度吧。说是厚积薄发也好,说是必然也好,不过我觉得任何一种经历都不会被浪费。
这次疫情的暴发,触动了我对亲情的思考。当然,这种思考也可以说是人类面对大自然疯狂报复时的一种必然。我想到了父亲,想到了我们这个家族,写作的激情油然而生。后来我想,之所以这期间有了井喷般的创作,与我几十年来始终没有停止对家族的思考有关。我们这个家族的关系复杂,很有故事性。
舒晋瑜:《我的生活质量》2003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不到半年时间发行突破十万册。看得出来您对官场的描写十分熟稔,真切生动,对人性的刻画入木三分,这部作品使您获得了人民文学出版社“年度中华文学人物最具潜质的青年作家”称号。这是您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吧?首部长篇就获得这么大的成功,总觉得您的写作道路特别顺利。有没有像某些擅长写中短篇的作家上手长篇时,存在结构、叙事等方面的难题?
邵丽:我进入公务员队伍是20世纪80年代初期,正赶上干部队伍知识化、年轻化,各个层面的领导班子结构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动。我接触到的大批领导干部都是77、78、79“新三届”的大学毕业生。不能说我对官场有多熟悉,而是我对那一批官员比较熟悉。他们大多是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生人,他们的日常生活、他们的工作和婚姻状况,我都耳熟能详,所以写起他们来几乎是顺流而下。我写的不是官场,也从来不认可我写的是官场小说,我写的就是跟我们一模一样的“他们”。官场不是一个独立的场,他们的日常和寻常人没有什么区别。
这部作品之所以成功,估计和它的真实、自然有关。从技术角度看,因为是第一次写长篇,结构肯定有不合理之处,那时几乎就没有很好的规划,完全凭着自己的感觉走。叙事倒也没有遇到特别大的难题,毕竟对那种生活太熟悉了。
舒晋瑜:用评论家孟繁华的话说,《我的生活质量》“不是一部仅仅展示腐败和黑暗的小说,不是对官场异化人性的仇恨书写。在某种意义上,这是一部充满了同情和悲悯的小说,是一部对人的文化记忆、文化遗忘以及自我救赎绝望的写真和证词”。您如何评价自己的这部长篇处女作?
邵丽:孟老师用了“不是一部仅仅展示……”我不同意,我完全没有写到腐败和黑暗。他用“同情和悲悯”我觉得非常好,我只是试图讲述一代人的生命历程,从而向那些在历史的洪流里载浮载沉的知识分子致敬。他们有情怀,但也得向世俗低头;他们会苟且,但也能守住最后的底线。
我所有的书写都心怀悲悯之情,我心疼我的人物,读者才会心疼我。这部作品从2003年出版,中间再版好几次,二十年来一直在卖,从当年的畅销书变成了长销书。有读者的认可才是我最大的满足。
游玩时坠崖的肖鉴,意外穿越到地球的平行世界,成为一个名为萧剑的大一新生。两世为人,仍旧不改低情商的人设,却收获了无比珍贵的爱情,友情,亲情。...
gtp1tgtdivnetkquot1tgtahrefquotbeginquot1t立即阅读gta1t...
如果你能往返一个‘特殊’的民国世界,你会做什么?富甲天下,妻妾成群?提笔报国,文压天下?秣马厉兵,封王拜将?还是练得身形似鹤形,千株松下两函经。我来问道无余说,云在青天水在瓶。ps本书又名诸天从民国开始。...
简介关于原神从帝君的天星中诞生cp散空,散出场会晚一点穿梭于诸多世界不断旅行的空与荧,却在这一次异世之旅中途受到神灵的阻拦,妹妹被神灵带走,而空却因为失控的穿越系统失去了记忆,并且跨越了漫长岁月变成了提瓦特大6的原住民,当他再度苏醒之时,睁眼便见魔神摩拉克斯与归终以及仙人留云借风真君,正眼带稀奇的向他瞩目,讨论他这条从帝君招来的天星里爬出的小岩龙算不算帝君生的孩子摩拉克斯这以普遍理性而言,单纯造物并没有继承血缘关系一说而且岩元素生物的父母,应该是岩元素本身吧一脸懵懂无知的小岩龙看着他叽?摩拉克斯为什么是叽?归终留云借风真君原来帝君龙身的叫声是这样的吗?!不过这小家伙在说什么?摩拉克斯不!并不是它在喊母亲归终留云借风哇哦~摩拉克斯起码叫父亲。...
心潮澎湃,无限幻想,迎风挥击千层浪,少年不败热血...
简介关于四合院娄晓是个祸害(圣母,杠精勿入。)1967年5月,香江圣母玛利亚医院,产房外面,一对老年夫妇在门外焦急的徘徊着。还没生下来,不会有危险吧?不会的,一定会平平安安的。哇一声洪亮的婴儿啼哭声从产房里传了出来。我擦,这是哪里,是在医院吗?白茫茫的一片。玛德,该死的女司机,开车不看路的吗?好好的拉着女朋友去压个马路,就被撞飞了。卧槽,我的手怎么变小了?还有我的脚,卧槽,我的雄鹰咋成小麻雀了,不会吧?难道穿越了?喂,你要干什么,不要啊!不要淹死我。吓死我了原来是要给我洗澡啊,喂,别碰我的小雀雀,不要脸啊,耍流氓啊。他呐喊着,可是只是咦咦啊啊的,别人还以为他喜欢这样呢,洗的更起劲了。是的,他穿越了而且还穿在了一个刚出生的婴儿身上。他叫楼青山,本是2o23年燕京大学电子科学系博士生,今年刚好要毕业了,可怜他还是个处男呢!本来他和他的柔儿正准备压完马路就去酒店过夜呢!惜哉,痛哉,就差那么一点点,他的人生第二大喜事就要实现了,却被这该死的女司机给送来轮回了。可怜的柔儿,没有他的日子可怎么过?没办法,他只能在这个波浪壮阔的年代谱写新的篇章,顺便替老妈训训禽兽,夺回本该属于他的东西。...